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健康

封控的焦虑中 守护好“心理绿码”

2022-05-17 10:07:00 来源:中国青年报

  近段时间,由于抗疫需要,不少小区、街道甚至城市遭遇了封控。封控的时间一久,不少人就产生了心理问题。毕竟人是群居动物,偶尔独处可视为一种“放空”,但长期封控却可能带来紧张、焦虑、孤独、恐惧等一系列负面情绪。谁都不希望被封控、被隔离,但特殊时期,万一遭遇这种情况,还是得“苦中作乐”,做好心理建设,避免出现“心理红码”。

  好在,现在有互联网,没事跟家人通个视频,或者在各种群里和人聊聊天,多少也能排解一些孤独感。只是这种线上“社交”也要适度,避免因各种真假难辨的消息带来负面情绪。同时在网络“社交”之外,给自己找点事来做,这样多少可以分散、转移注意力。

  前阵子,我有几个朋友被隔离,其中有人热衷健身,就天天在房间做深蹲、平板支撑等室内项目,并将健身过程拍成视频,传到网上,活脱脱一个“女版刘畊宏”。两周之后,不仅身体没一点问题,还学会了视频剪辑。还有一位插画师朋友,更是在隔离期间创作了好几幅画作。

  除此以外,认真工作也是分散注意力、排解心理焦虑的一种办法。如今,在线办公系统已经非常发达,在单位和居家或者在隔离点办公,区别还真不大。事实上,人一旦有事做,忙碌起来,会感觉时间过得非常快。像我自己,从4月23日居住地遭遇封控开始,已有近20天没迈出小区大门了。一周前小区解封,我发现自己依然忙于工作,根本没空出门溜达。

  当然,每个人的情况不同,不是所有人都通过各种方式缓解焦虑。如果恐惧、无助、无望、空虚、迟钝与麻木等状况持续一段时间,始终难以排解,就应该及时拨打心理咨询热线,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。

  受传统观念影响,中国人对精神类疾病不太重视,也很忌讳看心理医生。然而,现代社会节奏那么快,压力那么大,不少人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,讳疾忌医,只会加剧病症。特别是在抗疫特殊时期,由于长时间封控,无论是被隔离对象,还是防疫工作人员,精神压力都很大。这就更需要做好心理防护工作,尽量避免心理上的“次生伤害”。

  对此,我建议各地政府还要注重民众的心理防疫问题,尽可能为封控小区配备专业的心理医生,对小区居民和防疫人员进行及时、必要的心理疏导,缓解心理压力。如此,才能更好地将抗疫工作进行到底。(涂格)
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,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,与本网站无关。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。

热门推荐

热文排行

1

地方楼市“花式调控”凸显精细化:面向新市民与多孩家庭,因城施策挖掘有效需求
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北京报道日前,无锡市梁溪区发布人才购房新政,符合条件的人才自费购买区内首套房可申请购房补贴,额度不超所

2

饰演人民调解员,陈晓希望每个人都能“好好说话”

在拍摄过程中,陈晓对调解工作和调解员也有了全新认识,“开拍之前我并不了解调解员的工作,拍摄过程中有真实的调解员给我们上课。

3

多措并举为企业送上“及时雨”

今年以来,安徽省各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开足马力抓生产,进一步加大助企纾困力度,落实各项惠企政策,打出“组合拳”,稳定市场主

本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,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hyxs2020@qq.com我们会及时处理!

版权所有:天天看财经网 备案信息:京ICP备1300000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