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共卫生大家谈|健康促进中心:外出做好个人防护 不给病毒可趁之机
图说: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副主任丁园副研究员畅聊科学有效个人防护 来源/采访对象供图 外出就医,哪些防控事项需牢记?乘坐公共交通如何注意个人防护?返岗归校,可以准备哪些防护用品?6月7日晚18:00至18:30,“公共卫生大家谈”系列讲座第七期,特邀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副主任丁园副研究员,与大家聊聊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当下,如何科学有效做好个人防护措施,不让病毒有隙可钻。 “人”流动 “车”上路 防控措施要牢记 目前,上海市已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,公共交通及人流量也将不断增多。提醒市民外出期间,还应做好个人防护。坚持防疫“三件套”,牢记防护“五还要”。请让我们用最低的成本,穿上无形的防护服。 外出就医 请给防护加点码 为避免医院人群过多聚集,增加病毒传播风险,市民复诊、开药、健康咨询可尽量采用互联网医院资源。若有线下就诊的需求,除了必须做好基础个人防护外,还应注意以下环节:1.按需选择就近、相对熟悉的医院,预约挂号,错峰就诊; 2.选择通风相对好的位置候诊; 3.尽量多走楼梯少乘坐箱式电梯; 4.减少对公共物品的触摸,触碰后尽快进行手消毒; 5.付费选择非接触方式; 6.科学洗手,更换口罩,随身物品消毒擦拭; 7.做好自我健康监测; 8.出现发热症状一定要前往发热门诊就诊。就医过程中,避免使用公共交通工具,保持与他人的距离,陪同人员严格做好个人防护。 返岗归校 疫情当中没有局外人 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,企业员工与在校学生都应积极配合防疫防护工作有序进行,记住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第一责任人。复工返校后,每人可准备一个防疫专用袋,装上口罩若干、消毒湿巾、免洗手消毒剂、纸巾等防疫必备品。时刻记住规范佩戴口罩,保持社交距离,不聚集、不扎堆,加强自我健康监测。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本期专家三问三答1. 问:出门在外是否需要佩戴N95口罩? 答:一般来说,在户外时只需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。若需长时间在医院、商场等室内环境逗留,或需与别人近距离接触的,建议选择非阀门式的颗粒物防护口罩(如:N95、KN95等)。诸如防晒口罩、织物口罩等不能起到防护效果的口罩,不建议佩戴。口罩佩戴期间,污染风险最大的是外表面。脱卸口罩应勾取双侧耳挂带后轻轻拿下,切勿用手抓取口罩外表面拉下。取下口罩后清洁双手。 2.问:公共交通工具相对封闭,乘坐是否安全?除佩戴口罩还需注意什么? 答:公共交通部门会严格实施人员核验、清洁消毒和通风换气措施,只要坚持做好个人防护,乘坐还是安全的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过程中,除了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外,还应尽量少碰触公共设施,到达目的地后,尽快洗手消毒。使用共享单车前,可先用消毒湿巾将把手、刹车、铃铛擦拭消毒。骑行结束后,勿忘进行手消毒。 3.问:户外锻炼时能否取下口罩? 答:剧烈运动时不建议佩戴口罩,但前提是选择在人少、环境开阔的地方进行。因此请市民朋友们根据户外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。当环境条件无法满足时,可佩戴口罩进行低强度运动,如:健步走、八段锦等。刚开始恢复户外运动,一定要循序渐进,避免运动损伤。 “公共卫生大家谈”系列讲座重磅推出 6月1日-12日晚18:00-18:30“公共卫生大家谈”系列讲座在上海教育电视台播出,记得扫描下方问卷二维码,留下您的问题与建议。 |
热门推荐
热文排行
地方楼市“花式调控”凸显精细化:面向新市民与多孩家庭,因城施策挖掘有效需求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北京报道日前,无锡市梁溪区发布人才购房新政,符合条件的人才自费购买区内首套房可申请购房补贴,额度不超所
在拍摄过程中,陈晓对调解工作和调解员也有了全新认识,“开拍之前我并不了解调解员的工作,拍摄过程中有真实的调解员给我们上课。
今年以来,安徽省各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开足马力抓生产,进一步加大助企纾困力度,落实各项惠企政策,打出“组合拳”,稳定市场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