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商业

上海商业逐步回归“熟悉的模样”

2022-06-16 12:07:40 来源:新华网

  地标商圈渐次开放,街边小店恢复生机,外资零售信心不减,上海商业逐步回归“熟悉的模样”。

  客流归来:地标商圈重现人气

  上海南京路上,再次飘起蝴蝶酥等美食的香气。第一食品南京东路旗舰店工作人员郁非介绍,第一食品不仅重启了蝴蝶酥等现制现售产品的销售,商场首层和二楼商户也恢复营业。现在,第一食品的人流量已恢复到疫情前的一半左右,但客单价增加了,近日的营业额恢复到疫情前85%的水平,“大家购物的热情回来了,这让我们也很激动”。

  郁非说,疫情期间,作为保供企业,第一食品南京东路旗舰店闭店不停业,为周边居民提供团购配送服务,现在,这也成了企业向云端要动能的新渠道,帮助企业更好复商复市。

  “现制现售的熟食是我们的一大招牌,伴随熟食档的开启,我们复商复市的脚步更快了。”新雅食品餐饮总监蔡梦芸说,看到店外的消费者有序排队进入,自己颇为感慨,“我们期待的消费回来了”。

新雅食品店内,消费者正排队购买熟食。 新华社记者周蕊 摄

  上海另一地标性商圈新天地也在快速复商复市。据瑞安新天地太平桥项目高级商业总监李振辉介绍,新天地的商户已恢复营业,人气正逐步回升。“我们设立了专门的入口和出口,入场消费者需要通过‘数字哨兵’或者扫‘场所码’,出示72小时内的核酸阴性证明。”

  此外,瑞安集团旗下的瑞虹天地也有近90%的商户实现线下复工,虹桥天地和创智天地的复工率也达到85%。

  云端赋能:小店努力恢复生机

  伴随上海复商复市的脚步,遍布在城市角落的小店也在努力恢复生机。

  位于上海静安区的平成精品水果店店主李成成说,疫情前,门店只做线下零售,客人几乎都是周围社区的居民。重新开张后,李成成通过饿了么平台的绿色通道,第一时间上线了外卖服务。

  “没想到第一天上线就卖了上百单,最远的送到了10公里之外。”李成成说,小微企业虽然底子薄,但“船小好调头”,通过专业的辅导培训后,推出新的业务或者获得流量等方面的扶持,就能变危为机。

 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齐晓斋说,复商复市,政府搭台的同时,需要企业主动“唱戏”,尤其需要带动能力强的平台经济“唱好戏”,为万千小微企业复商复市注入动能,帮助小微企业提升面向未来的数字化能力,用好平台经济的新渠道。

  新品新店:外资零售信心不减

  快速复商复市增强了外资企业信心,不少外资零售企业进入开新店、上新品的“回血”模式。

  “今年年内,我们不仅要在上海开出新店,还将首次进入武汉、苏州等城市。”美国餐饮品牌昔客堡营运总监任燕说。疫情期间,昔客堡新天地店成为上海的保供餐厅,平均每天为2500名居民提供团餐。

  6月2日起,联泰集团旗下的上海时尚零售门店全面恢复营业。疫情期间,虽然门店无法营业,但门店通过社群运营,为新品上市做好线上预热,伴随物流中心仓库、进出口物流及国内电商配送等从5月底逐步恢复,企业进入“6·18年中大促”销售模式。

山姆爱德曼上海静安嘉里中心旗舰店恢复营业。(受访对象供图)

  联泰集团副总裁陈孝伦介绍,企业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的基础上,正积极迎接线下消费的复苏,随着政府部门复工复产措施的执行和对企业减免优惠政策的实施,企业信心更足了,新品上市、新店开业正加速提上日程。
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,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,与本网站无关。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。

热门推荐

热文排行

1

地方楼市“花式调控”凸显精细化:面向新市民与多孩家庭,因城施策挖掘有效需求
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北京报道日前,无锡市梁溪区发布人才购房新政,符合条件的人才自费购买区内首套房可申请购房补贴,额度不超所

2

饰演人民调解员,陈晓希望每个人都能“好好说话”

在拍摄过程中,陈晓对调解工作和调解员也有了全新认识,“开拍之前我并不了解调解员的工作,拍摄过程中有真实的调解员给我们上课。

3

多措并举为企业送上“及时雨”

今年以来,安徽省各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开足马力抓生产,进一步加大助企纾困力度,落实各项惠企政策,打出“组合拳”,稳定市场主

本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,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hyxs2020@qq.com我们会及时处理!

版权所有:天天看财经网 备案信息:京ICP备13000000号